“貧困生借貸十幾萬打賞女主播”是誰的錯
2017-08-17
3058
據(jù)媒體報道,最近,在北京工作的謝女士反映:她弟弟謝誠像走火入魔似的玩起了“土豪游戲”,瘋狂給一位住在南京的女主播打賞,已累積打賞10多萬元;由于父母貧困,他竟通過校園貸維持給女主播打賞,還在朋友圈里裝出一副富二代的姿態(tài)。
“貧困生借貸十幾萬元打賞主播:朋友圈偽裝富二代,父母在家吃低?!比涨霸诰W上刷了屏。這條新聞之所以吸引人眼球,就在于不惜貸款豪擲十幾萬元打賞女主播之舉與其貧寒家境產生了強烈的反差。量入為出本是古訓;貸款打賞,打腫臉充胖子滿足一己私欲,卻把自己乃至家人拖入債務深淵之中,實非具備經濟理性的正常人所能作出。
事后警方調查結果顯示,涉事女主播并無欺詐或詐騙情形;倒是貧困生謝誠又是每天通過美團給女主播訂餐,又是以送禮物的方式打賞,關愛奢華而細致——動不動就問女主播要不要弄點燕窩補補,偽造出一副富二代的形象示人,并在虛擬角色中沉醉不可自拔。
所謂打賞,說起來是互聯(lián)網上新興的一種非強制性付費模式,即用戶或粉絲對主播發(fā)布的內容包括文章、視頻等,根據(jù)心情給予小費,以賞錢的方式表達喜愛和贊賞。究其實質,是種消費性的贈與。
而按合同法第186條規(guī)定:“贈與人在贈與財產的權利轉移之前可以撤銷贈與。”那么反之,一旦贈與行為完成,通常就是無法撤銷的。鑒于謝城早已是年滿18周歲的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他打賞出去的錢就是潑出去的水,無法再追回。
哪怕打賞出去的錢中有1萬多元取自他還在吃低保的母親的銀行卡,且是他母親所有積蓄,令他母親得知后近乎暈厥,但錢到了女主播這,也屬“善意取得”,殊難追回;除非女主播對謝誠的因非理性打賞背負巨額債務困境及其父母還在吃低保的貧寒家境心生惻隱,愿意主動返還打賞金。
給貧困生豪擲十幾萬元創(chuàng)造外部條件的,當然是校園貸。所謂校園貸,只需大學生在網上提交資料、通過審核,支付一定手續(xù)費,既無需提供任何資產作為抵押,也無需征得家長同意,就能輕松申請到小額信用貸款。
但其實,雖說大學生普遍年滿18周歲,按民法屬于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可畢竟經濟上尚未“斷奶”,既無房無車等資產可資抵押,也尚未工作有穩(wěn)定收入體現(xiàn)償還能力,所以,并不應該成為商業(yè)性貸款的適格對象,除非其父母簽字同意提供擔保。
而且,大學生須以學業(yè)為主,而為了幫助貧困生順利完成學業(yè),國家既有政策性的貧困生助學貸款,也建立了相當完備的獎學金、助學金體系的;除非是不符合和其身份的高消費,否則,大學生也壓根用不著申請校園貸。
不過,哲學上說,外因總是通過內因起作用的,校園貸只是給謝誠豪擲十幾萬打賞女主播提供了外部條件,而內因,則還出在謝誠自身——他沒有經濟理性,沒有養(yǎng)成獨立而健全的人格。而就這種缺欠而言,又可分兩個方面,一是家庭的,一是學校的。
先說家教,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早知苦樂,但其實并不盡然。在謝誠之前,他有兩個姐姐,而他作為家中幼子、唯一男丁,雖然出生于貧寒家庭,但卻無礙于家人對他的溺愛。這由其母親銀行賬號里僅有積蓄1萬多元,也能為其輕松綁定手機刷掉可見一斑。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窮人家的孩子固然有一部分是窮且益堅,有志氣,奮發(fā)向上的;但卻不排除另有一部分是有自卑感的。而謝誠在虛榮心理的支配下,不惜借貸豪擲十數(shù)萬元打賞女主播,究其心理,也正是為了補償自卑感。而謝誠的滿足虛榮心、補償自卑感,也是為了實現(xiàn)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只可惜,他采取了錯誤的方式,是通過偽裝富二代、制造幻象來實現(xiàn),甚至不惜給個人乃至家人帶來沉重的債務負擔——不啻是災難,這不能不說是一種病態(tài)人格。謝誠的父母含辛茹苦供養(yǎng)他讀書,卻沒有教會他怎么量入為出,怎么花錢,怎么做人,不能不說是個遺憾,同時,也是一面鏡鑒。
而就高校教育來說,大學生深陷校園貸泥淖的事件頻頻發(fā)生,也暴露出高校對大學生財商教育及人格教育的缺失。一些大學生社會閱歷淺,本是天然缺陷;而沒工作過賺過錢,不知道賺錢之艱辛不易;一旦飛來一筆校園貸橫財,就飛蛾撲火,只管借不管還不顧其中的風險,盲目奢侈高消費,甚至頻頻上演諸如“裸條貸款”之類荒唐劇目。
所以說,高校方面也得有的放矢,因應現(xiàn)實,強化大學生理財、金融等方面的知識教育和人格養(yǎng)成教育。大學的育人,不僅僅在于知識、技能的傳授,更還在于養(yǎng)成大學生的基本理性精神和獨立健全人格。
(作者系時評人)
責任編輯:高恒濤